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课程资源
少年拳教学设计
日期:2019-10-12 作者:陈操 阅读次数:552

《健身拳 1—4 动》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在健康体能概念的影响下,通过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对学生的身体

进行刺激,进而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尝试打破传统的武术教学方式,对老游戏进行了再创造,将动

作教学、技术分层、体能练习游戏化,引领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动作、练体能、强意志,真正实

现学生“乐学乐练”,培养武术学习兴趣,获得身体锻炼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健身拳》是鲁教版初一年级武术章节的重要内容。其内容是继水平一、二武术基本功、基本

动作和简单的武术组织动作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成套动作,同时引导学生在武术健身的同时了解民族

文化,提高学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乐趣。本课健身拳 1-4 动是第一次课,通过游戏解析动作方法,

通过体验掌握正确的动作方向、路线、力点,初步了解其攻防含义,并能将单个动作串联成套。在

教学中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性,挖掘老游戏的功能性,分层递进,逐渐贯通,让学生轻松愉悦的掌

握本课所学动作技能。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课堂常规、行为习惯已基本养成,观察能力、理

解能力、思考能力已相对独立,对武术知识、信息的了解除了媒体、影视、书籍的影响,还有在水

平一、二联阶段建立起来的学习基础与兴趣。因此现阶段的武术学习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已拥有的学

习资源,帮助他们建立准确的动作概念,了解动作的攻防含义,体验武术特有的精、气、神的运动

风格,持续拓展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练,能说出健身拳 1-4 动的动作名称,初步了解动作的攻防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90%以上的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健身拳 1-4 动的动作方向、路线、力点,

能连贯协调的完成动作。发展学生协调、灵敏、力量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分享的优良品质;提高对武术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动作的路线、方向、力点准确

难点:动作的连贯协调以及武术的精气神。

六、教法和学法

1.教法:讲解法、示范法、完整法与分解法、游戏法、比赛法。

2.学法:观察法、尝试学习法、比较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七:特色设计

1.老游戏巧运用:用游戏解析动作,在游戏中润物无声的学练动作;老游戏新玩法创造、挖掘

1老游戏的功能、价值并有针对性的运用于武术教学,实现游戏服务教材、课堂、学生。

2.探究与创编本节课不再只是强调技术的传授,动作的掌握,更注重启发、探究、合作、创

新等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思考、总结,再合作、分享、展示、提高,促进学

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3、室内知识室外化:本节课注重武术知识的传授,如在课的开始,通过提问学生抱拳礼的含义

导入新课;在热身阶段,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手型的各部分名称,步型的标准等,更有利于让学生识

记和理解动作,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巧用贴纸解决动作不到位问题:六年级学生武术基础薄弱,武术基本功相对较差,动作不到

位。针对抱拳不到位的问题,利用贴纸贴在学生的腰部两侧,提示学生手的位置。针对弓步、马步

两脚距离过小,导致重心过高的问题,事先量好脚的位置,利用贴纸定位,控制两脚间距离;并且,

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戳掌冲拳中撤右脚学生易做成上左脚的问题。效果明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