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成果展示
运动的水分子
日期:2018-05-29 作者:鞠建玲 阅读次数:1203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

授课人

鞠建玲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课题

鲁教版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课标

要求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材

分析

本节教材以水分子为例,重点研究了分子的特征,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水的认识,获得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及其运动的特殊视角,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情

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课本以及生活中已经从宏观上接触到水的三态变化,已经会用蒸发、冷凝等词语来描述水的三态变化,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却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从微观角度去分析三态的变化,所以教学时应当把重点放在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

教学

目标

1、以水为例,通过分析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特征,认识分子的特征。

2、从分子的角度认识物理变化的实质。

3、通过观看水分子运动的视频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图片,认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4、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及分子的特征,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5、通过语言描述、画图、类比、动画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

重点

1、理解分子的特征。

2、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

3、认识物理变化的实质。

教学

难点

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粒子的联系。

评价

设计

1、通过分析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运动情况,以及冰块、酒精和水混合、品红实验归纳分子的特征,评价学生是否认识分子的特征。

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三态转化的关系,评价学生是否认识物理变化的实质。

3、通过视频、图片的分析,评价学生能否认识分子构成物质。

4、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微观解释,评价学生能否运用分子的观点认识宏观物质及现象。

5、通过画图、分析数据、对动画的归纳、语言描述等方式,评价学生是否形成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

用具

实验器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大屏幕展示地球图片,70%被水覆盖

设问:水有几种状态?哪几种状态?微观上水是由什么构成的?

观看图片,感受水的魅力。

 

 

思考、回答问题。

由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谈水的认识,帮助学生转换视角,从宏观走向微观。

大屏幕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阅读、了解学习目标。

找出哪些目标是你已经了解的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环节一:探究水分子的性质

1、  播放微视频:给封闭在针筒中的水煮沸

2、  砸冰实验

3、  大屏幕展示资料:

①一滴水中有1021个水分子数据。

②热水暖手事实

③扫描隧道显微镜下水分子视频

设问:这些事实说明水分子有什么特征?

 

观看微视频过程中,根据现象再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

 

观看实验,从微观角度思考。

 

 

通过数据事实等,归纳水分子的特征。

 

 

 

 

培养学生敢于猜想、推理的能力。

 

从微观角度感受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分子的真实存在,并能归纳出水分子的特征。

展示云雨雪雾霜等图片。

设问:

在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是如何变化的?水分子还有什么特征?

观看图片,转换视角,思考问题。

 

 

学生猜想

从宏观到微观,让学生转换角度看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给封闭针管中的水加热

 

 

 

 

实验结束后,

 

 

 

 

 

收集证据: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6页最后一自然段,寻找答案。

 

根据证据画出液态和气态时水分子的排列情况,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通过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固态和气态时水分子的排列。

 

大屏幕播放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动画

 

 

 

演示砸冰实验,

设问为什么必须施加一个外力才能使冰块碎掉?

 

问:通过三态下水分子的运动情况以及冰块实验,你认为水分子还有哪些特征?

分析三种状态及转化时,水分子的排列、间隔、运动等特点。

 

 

观看实验,从微观角度思考。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归纳能力。

 

 

 

从微观角度感受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加工能力。

 

 

水沸腾、水的蒸发冷凝,请从微观角度解释?

 

 

大屏幕展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图片。

像水一样,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很多,他们的分子是否也像水分子一样有这些特征呢?

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观看图片,体会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理变化的实质。

 

 

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实验一:

分组酒精与水混合的实验。

实验二:

分组实验品红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扩散。

小组合作实验,从微观角度分析现象。从而归纳分子的特征。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其它分子的特征,从而归纳出所有分子的特征。

学以致用:

你还能想到哪些可以从分子角度解释的宏观现象?

思考、回答问题。

评价学生是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盘点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

总结谈收获。

梳理本节知识。

布置作业